3月30日,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在京組織召開了環境一號A、B衛星在軌交付。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環保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中科院、航天科技集團等單位的領導出席了會議。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系統工程一司羅格司長主持了交付儀式。
環境一號A、B衛星由中國衛星全資子公司航天東方紅研制生產,2008年9月6日在太原成功發射。在交付儀式上,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民政部、環保部和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代表在環境一號A、B衛星在軌交付證書上簽字。航天東方紅、國家減災中心、環保部環境衛星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代表在環境一號A、B衛星在軌支持協議上簽字。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領導指出,此次環境一號A、B衛星的交付,為建立我國基于空間的大范圍、全天候、全天時、動態環境和災害監測手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后續要繼續做好衛星的在軌技術支持和保障工作,為有效提高我國綜合減災和環境保護能力做出積極的貢獻。
環保部領導指出,時值我國建設天地一體化的先進環境監測預警體系的關鍵時期,溫家寶總理在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上明確指出要不斷加強環保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希望有關部門和單位共同攜手努力,促進我國環保事業蓬勃發展。
民政部領導指出,環境一號A、B衛星作為我國第一個以災害與環境監測預報為應用目標的民用對地觀測系統,對我國減災救災的科技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誠請各有關部門繼續加強合作,開展后續星的立項工作,實現國務院批準的星座在軌“4+4”的目標。
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指出,環境一號A、B衛星發射入軌7個月來,不僅支撐了環保和減災多個業務系統的日常運行,填補了衛星動態監測與預報數據的空白,還進行了森林草原防火監測、全球作物估產的日常業務化運行的工作。衛星在軌測試期間已陸續向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提供了部分圖像,并為澳大利亞森林火災提供了及時的服務,有多個國家通過不同渠道提出建站接收的申請,環境一號A、B衛星將成為繼美國陸地衛星、法國SPOT衛星之后,又一個具有廣泛影響的陸地觀測衛星。
中國衛星